这几天,陆陆续续写了几篇关于当前书法界的现象和一些个人观点,没想到居然反响这么大,针对前几篇帖子里的问题,我今天再次说明一下。
第一,关于老百姓不懂艺术。百姓,古代对贵族的总称。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:"群黎百姓。"郑玄笺:"百姓,百官族姓也。"《国语·楚语天下》:"民之彻官百,王公之子弟之质,能言能听彻其官者,而物赐之姓,以监其官员,是为百姓。
战国以后用为平民的通称。《孟子滕文公上》"乡里同井,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,则百姓亲睦。
"1949年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"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,中国人民站起来了!"从此,被压迫了几千年的中国"老百姓"有了当家做主人的国民身份---"人民"。
我们看到老百姓其实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,有些书法大师自认为高人一等,把自己划归为“精英”一族,认为书法等艺术是精英界专有产物,与老百姓无关,我敢说人民群众中比这类人书法造诣高的比比皆是。现如今,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,追求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提升,还敢说老百姓不懂艺术?我们老百姓只是不懂哗众取宠,搞怪无底线的艺术。
第二,关于艺术曲高和寡。这个成语出自【宋玉•对楚王问】宋玉跟楚王说了这样一个故事,有个外地人来到了都城,他在闹市里唱起歌来,开始唱的曲调通俗易懂,有好几千人都跟着一起唱了起来,他将五音特色发挥到极致,使乐声达到了极境之后,就没有几个人能跟着一起唱了,这道理就是,歌曲越高雅,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;
这说明什么?不可否认,艺术成就越高,所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就越少,对于书法艺术上就是:书法造诣越高,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人越少。但一帮大佬偏偏要狡辩成:书法水平越高,喜欢的人越少。这等偷换概念的辩解之词让我莫名大笑。
第三,书法讲究灵动险绝变化,批评田楷规矩,是美术字,印刷体,是工匠,是照抄欧楷,是低级的。
对于这种观点,本身就自相矛盾,有点只准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的意思。我想请问,这些大师的书法都是自己创造的?不用临帖?有句赞美之词是书法造诣之高,颇有书圣遗风。说的就是书法水平和形神快赶上王羲之了,我们难道看不出这也是在模仿古人?照抄古人?为什么田楷模仿学习就是工匠,你们模仿就是艺术?这不矛盾么?
其次,我认为颜柳赵欧钟王都是古代优秀书法家,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。难道学欧楷就是低级?学钟繇王羲之就高级?还有上篇文章里面说的中书协学汉简的,你学汉简学的像就高级?这是什么道理?
第四,关于艺术的审美。我承认,每个人的喜好不同,审美观念也不同。但这绝对不是艺术本身的特质。何为艺术?艺术,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。艺术是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,塑造形象、营造氛围,来反映现实、寄托情感的一种文化。好的艺术往往具有美学价值或者哲学价值,但不一定具有大众层面的娱乐性。请注意:不一定具有大众层面的娱乐性,不代表不被大众所认可。说实话,我不太爱好京剧,但我知道那是艺术,我绝对认可。我不喜欢舞蹈尤其是拉丁舞,但我也绝对认可那是一种艺术,因为这些都是被大众所认可的。如果仅仅几个人认为的艺术,那就是孤芳自赏,就是相互吹捧,不被人民群众认可的艺术能叫做艺术?你可以不喜欢田楷,但田楷被大众所认可,这当然是好的书法。为什么每年书法考级都以田楷为重要参考?这也说明了问题!
第五,关于古帖必好的问题。对于一部分书法大师,有一个很奇怪的观点,只要是古人的东西,一定是好的。排除文物的性质,我有反对意见。我们再来说一说那个书协汉简的问题,古代之所以没有如此流利的笔锋和笔意,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有关,汉简出自于两汉时期,那时候毛笔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,而书写汉简的载体都是以竹片为主,汉简主要用于记录事件,远没有达到艺术的要求,湖笔和宣纸相继的出现,两晋南北朝才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高峰,我们有些书法家居然把汉简这么简单工具记录的文字,当成至高无上的书法艺术?真是买椟还珠,可能在还原历史文字方面有一定的贡献,当然不是说汉简字体不好,古代汉简写的好的书法大师我一个都不知道,把汉简当成一种历史文化我非常赞成,但若说汉简是多好的书法艺术,我看未必。
第六,我劝你们这些所谓的曲高和寡的大师们睁开眼睛看看世界吧。撕下你们利益瓜葛的遮羞布,面对现实吧。真正认真听取大众心声,踏实做人,好好写字,为祖国灿烂瑰丽的国宝书法事业做出你们应有的贡献,而不是通过打压别人,哗众取宠,恶心搞怪来博取眼球,制造热度。要放开胸怀,容纳万物,正本清源,清除丑书毒瘤和一味追求奇、险、怪、变等不正之风,认真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!